
無生命跡象 搜救隊「掘到底」
【明報專訊】消防處坍塌搜救專隊派出30名隊員到馬頭圍道塌樓現場搜救,是專隊去年11月成立以來的首次行動,隊員直言當時對眼前的頹垣敗瓦感震驚,又說為「對死者尊重,令死者家人安心」,他們亦無視生命探測器顯示為無生還者,堅持「掘到底」。消防處亦計劃今明兩年斥資約700萬元,為專隊添置兩隻搜救犬、高科技生命探測器等儀器。
700萬購搜救犬新裝備
現時的坍塌搜救專隊有125名成員,包括曾到汶川大地震現場的46名特種救援隊員,隊員分佈在西灣河、九龍灣和東涌的3間消防局。消防處總長(總部)黃世銓表示,消防處目前使用的生命探測器只能探測被困者發出的聲音,但早前已訂購4部可探測被困者呼吸和脈搏的生命探測器,每部30萬元,今年9月會投入服務。他又說,今年第3季有兩隻來自國家地震局的搜索犬加入專隊,該處亦已派兩名隊員到北京接受領犬員訓練。
黃世銓補充,該處將引入配有各類重型搜救裝備的搜救車,預算製造費連工具為270萬元,另花300萬元在上水興建坍塌搜救訓練場,預計兩者均可於2011年中投入服務。
「對死者尊重 令其家人安心」
駐守東涌消防局的坍塌搜救專隊員在馬頭圍道塌樓當日約3時到達現場,該局署理總隊目鄧偉基表示,車程中已分配好各隊員工作,但現場塌樓瓦礫泥土鬆散不平,亦有大量鋼筋雜物,場面較想象中嚴重,該局署理隊目王浩東補充,現場雜物包括多個石油氣罐,其中更有漏氣跡象。
當日下午時分,現場已宣布瓦礫中無生命象,但王浩東和隊員吳海傑都說:「不能盡信儀器而停止挖掘,探測不到都要掘下去,有一絲希望都要繼續,要對死者尊重,令他們的家人安心,小心處理遇難者遺體,好好交給其家人。」鄧偉基說,每次發現人體是工作最大的推動力,「當然希望是生還者,每次作列隊形聲搜救,希望有人回應,但每次掘出的都是遇難者遺體,感到很可惜」。

> 消防處坍塌搜援專隊成立不足3個月,首個任務正是到馬頭圍道塌樓現場搜救,部分隊員曾到汶川大地震參與救援,他們身上的制服採用橙色是國際救援隊的指定顏色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新成立坍塌搜救隊:沒有生還者 也要尋屍
【本報訊】馬頭圍道日前發生塌樓事件,消防處成立不足 3個月的坍塌搜救隊首次出動,有參與拯救的隊員坦言,抵達塌樓現場時感到震驚,希望爭取時間,於 72小時的黃金搜救時間內救出被困居民,就算到行動後期瓦礫堆中已測不到生命迹象,仍要為一絲希望繼續,同時也要為災場外守候的人尋回家人的遺體。
有一絲希望仍不放棄
消防處坍塌搜救隊署理總隊目鄧偉基昨坦言,當日事發後抵達現場,看到五層高樓宇已化成一片瓦礫,感到震驚,定過神後,他立刻按照指示進行搜救,爭取時間救出被困人士。
搜救隊不停挖掘兩個小時後,發現一名失蹤男子。鄧偉基稱,那時一度感振奮,以為發現生還者,但最終經確定該男子已經死去,「難免會有啲失望,但就唔會有挫敗感。」搜救人員調整心情繼續搜救,期望奇蹟出現。
其實搜救隊已探測不到瓦礫下有任何生命迹象,參加搜救的吳海傑跟其他隊員仍沒放鬆:「我哋仍然抱一絲希望,盡力去挖掘。」面對一次又一次挖出已無氣息的失蹤者,署理隊目王浩東道出前線搜救人員的心聲:「就算只係搵到遺體,我哋都會感到安慰,因為可以幫死者家人搵番親人嘅遺體。」
消防處總區消防總長黃世銓表示,坍塌搜救隊於去年 11月成立, 125名隊員由特別救援隊中挑選,包括 18名救護人員,部份隊員曾參與過 08年四川大地震的搜救工作。他們需接受為期 5日坍塌相關訓練,並需通過考核。
為提升搜救效率,消防處將引入多項新設施,包括 4部高科技生命探測儀、從北京購買及訓練兩隻搜救犬,及建造坍塌搜救訓練場等。
消防處將引入的搜救設施
設施:高科技生命探測儀
功能:能探測受困者呼吸和脈搏
售價:會購買 4部,每部約 30萬元
投入服務時間:今年 9月
設施:搜救犬
功能:憑嗅覺尋找被困於瓦礫下的生還者
售價:連訓練合共約需 20多萬元
投入服務時間:今年第三季
設施:搜救車
功能:車上配備各類重型搜救裝備
售價:特別訂做一輛,約 270萬元
投入服務時間: 2011年 5月
設施:坍塌搜救訓練場
功能:提供真實訓練環境作持續訓練用途
售價:建造費約 300萬元
投入服務時間: 2011年
Source: 明報, 蘋果日報 (20100212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延讀:
馬頭圍道塌樓慘劇 - 即時新聞
@ 湯麵新聞報導 ~ tÖmiCaN news
馬頭圍道塌樓慘劇 - 翌日新聞
@ 湯麵新聞報導 ~ tÖmiCaN news
香港消防 特種救援隊SRS 及 坍塌搜救專隊USAR 介紹
@ 湯麵分享 ~ tÖmiCaN sharing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